欢迎访问2024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智慧港口及装备展览会!   账号:    密码:  
您是第54214位访问者!     English | 设为首页
2024年7月
24
倒计时:

Slide background
展会信息
联系方式

2024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智慧港口及装备展览会
参展及会议咨询:
联系:王先生13816113405
电话:021-6764 1180
传真:021-5186 2460
E-mail:2573929581@qq.com
QQ:2573929581
官网:www.dsccsh.com

 

新闻中心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智慧港口建设热潮奔涌
 
 

 港口作为全球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区域发展的关键。然而,全球现有的许多集装箱港口面临着设施陈旧、容量有限、成本增加等现实问题,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港口运营效率降低,港口拥堵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传统港口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与日俱增,亟待转型升级。

“从港口的发展趋势来看,智慧港口是全球所有港口企业面临转型升级与创新的必然之举。”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港口智慧化覆盖港口运营的各个板块,不仅触发港口的技术革命,同时也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港口的吞吐量逐年增长,我国开始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9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在2020—2021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国家密集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十余项智慧港口相关政策。

“一系列宏观政策出台,将引导我国港口发展模式从规模速度发展导向转入质量效益发展导向。”业内专家表示,现在我们更需要港口业智能、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港口代表了这一发展方向,未来空间巨大。

“数智化”打造“智慧高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蓬勃发展,以科技元素赋予传统航运枢纽新的智慧力量,让港口效能得到飞跃式提升。

“数智化”打造“智慧高地”。据了解,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厦门远海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前湾港区率先建成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与传统的集装箱码头相比,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智能化、可靠性、稳定性、效率和环保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经测算,劳动生产率是传统码头的213%,比传统码头节省能源25%,碳排量减少16%。如今,在这一智慧港口的创新示范引领下,国内自动化码头升级正在持续推进。

5G数字赋能,传统港口运营模式迎来全新发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政企事业部交通行业拓展部总经理严茂胜表示,5G技术所具备的低时延、高带宽、大容量特性,为港口解决好自动化设备的通讯问题提供了全新方案。中国移动与几个大港开展全面合作,实现了港机远控、智能集卡、自动驾驶等场景的应用。例如,上海港在全球港口首次将F5G技术应用在港口超远程控制作业场景,这是新一代智慧港口运营模式的重大突破;天津港的码头云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实现全球最大无人驾驶集卡,建设成本降低了30%,运营成本降低了25%。

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港口运营立体监管,可极大提升港口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秦皇岛港利用无人机对库存散货进行扫描成像,实现了堆场存量的快速盘点;宁波舟山港建立危险货物管理系统,通过遥感、3D可视化、全空间可视化等手段对危险货物运输、装卸、储存等进行全过程、全链条的处理,实现动态可查、可控。

“以新技术应对新需求,港口应用数量不断增加,功能不断优化,智慧港口迎来更多新的发展业态。”有行业人士表示,不断成熟的技术和增加的需求,给智慧港口建设按下了发展的“加速键”。

补齐短板实现稳健前行

智慧港口正迈向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

据了解,智慧港口发展的困难主要在于我国码头平面布局受到历史原因限制、自动化改造成本比较高,一次性的巨额投资令不少企业望而却步,加之建设回报周期较长,让中小港口企业对智慧化建设十分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港口的建设进程。

“智慧化港口因为建设难度大、成本高、收益慢,因此,不追求一步到位,逐步改造升级成为许多港口智慧化的最佳选择。”有业内人士指出,尽可能减少现场基础设施的改造,在满足现有作业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升级,从“半自动”到“全自动”再到智慧化。

“智能而不智慧,是现阶段智慧港口的最大困境。”一位港口研究人士表示,智慧码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十分重要,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自动化设备都不允许“试错”,因为一旦发生故障,很有可能导致整个码头生产瘫痪,这对于一个集装箱吞吐量巨大的码头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集疏运信息共享不够,港口服务模式灵活性比较低,整个港口—物流链多重业务之间的协同衔接能力存在局限性。”武汉理工大学物流学院副教授李诗杰指出,具体的技术建议有四个方面:一是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港口上下游信息,消除各部门业务数据孤岛化、片段化等问题,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二是大型港口设备的自动化升级,能够自动识别自主装卸;三是港口作业计划的智慧决策自动排产,提高码头生产效率;四是绿色节能安全生产,开发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



2024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智慧港口及装备展览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